“東北雨姐”的“紅薯粉風波”有了定論。

 

10月12日,遼寧省本溪市滿族自治縣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通報了對本溪雨姐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雨姐傳媒”)的調查結果并表示,其直播推廣的紅薯粉條送檢樣品未檢出紅薯源性成分,檢出木薯源性成分。雨姐傳媒屬于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yè)宣傳,作出沒收違法所得和罰款共計165萬元的行政處罰,責令其暫停經營限期整改。

 

同日,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通報了對風波中的生廠企業(yè)朝陽縣六河粉條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六河公司”)的調查結果,責令六河公司停產停業(yè),沒收違法所得、罰款共計671.76萬元。

 

此前一天,一位博主聲討“東北雨姐”銷售的天淼油污凈疑似缺斤少兩。10月14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分別致電六河公司、油污凈生產企業(yè)“河北潔如新日化”。前者號碼并未接通,后者在聽聞記者身份后掛斷電話。

 

作為短視頻內容創(chuàng)作者,“東北雨姐”成名于農村生活題材,后轉向直播帶貨。據貝殼財經采訪了解,農副食品傭金大概在20%至35%之間,也有極個別品類為15%,坑位費約為10萬(主播承諾一定銷量),這樣的高額成本讓不少生產企業(yè)不得不降低產品質量,以提升利潤率?!凹t薯粉風波”中的生產企業(yè)就曾在今年內被兩次行政處罰,其中還包括違反國家食品安全標準。

 

主播則依靠高額坑位費及抽傭進入狂飆式發(fā)展。以“東北雨姐”及其關聯(lián)人為例,其近90天內直播14場,場均銷售額在250萬至500萬,僅今年就已新成立8家傳媒類公司,3月一個月就成立了5家。


“東北雨姐”近90天帶貨情況相關數據。蟬媽媽平臺截圖


“東北雨姐”被罰165萬元,“紅薯粉條”生產企業(yè)今年兩受行政處罰

 

上述本溪縣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的通報顯示,雨姐傳媒在直播中宣稱紅薯粉條“除了紅薯淀粉、飲用水、食用明礬,沒有亂七八糟的”等,與事實不符,屬于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yè)宣傳。

 

朝陽縣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同日對六河公司的調查結果稱,相關紅薯粉條檢出了木薯源性成分,未檢出紅薯源性成分,屬于含有虛假內容。

 

10月14日,貝殼財經記者多次撥打企查查所顯示的六河公司的聯(lián)系電話,均未接通。

 

企查查信息顯示,六河公司成立于2014年2月,是一家食品制造企業(yè)。曾在2022年至2024年三次被朝陽縣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處罰。2022年9月,因其送檢的粉條樣品鋁殘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被罰款500萬元,沒收違法所得420元。2024年2月,該公司因存在不符合有關食品生產經營過程要求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行為被給予行政處罰。2024年5月,該公司再次因其他認證的違法行為被給予行政處罰。

 

此前一天,另一博主聲稱東北雨姐所帶貨的油污凈產品疑似缺斤少兩。“蛙哥出擊”的視頻顯示,該油污凈品牌為天淼。記者以“天淼”“油污凈”為關鍵詞在蟬媽媽平臺“東北雨姐”賬號下進行搜索發(fā)現,該產品生產企業(yè)名稱為“河北潔如新日化”。

 

10月14日,記者撥打了企查查所顯示的河北潔如新日化有限公司聯(lián)系電話,在記者明示身份后電話被掛斷。隨后,記者再次撥打該號碼未能接通,更換手機號繼續(xù)撥打該號碼也未能接通。

 

北京市律師協(xié)會律師李源向貝殼財經記者分析,“東北雨姐”作為一名帶貨主播,其角色是銷售者,產品制造商的角色是生產者,銷售者與生產者都屬于經營者的角色,均負有保障消費者權益的責任。

 

具體到本案(“紅薯粉風波”),消費者購買“紅薯粉”卻收到了“木薯粉”,可以向銷售者“東北雨姐”主張被欺詐的責任,如果食用存在質量缺陷的“木薯粉”造成人身、財產損害,消費者既可以向銷售者“東北雨姐”主張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主張賠償責任。

 

他進一步解釋道,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的規(guī)定,“東北雨姐”除了要退還貨物外,還要承擔貨物本身價值三倍的懲罰性賠償,且懲罰性賠償不得低于五百元。

 

李源還表示,銷售者賠償后,屬于生產者責任或屬于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此時,“東北雨姐”是否知情“紅薯粉”成分問題很重要,“這直接決定她作為銷售者是否存在故意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主觀意識?!比绻N售者明知生產者向其提供的商品是存在虛假宣傳的卻依然向消費者銷售,將部分或全部喪失向生產者追償的權利。


遼寧省本溪市滿族自治縣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通報了對本溪雨姐傳媒有限公司的調查結果。政府官網截圖


旗下今年已新增8家傳媒公司,帶貨除收坑位費還要抽傭

 

2022年2月18日,“東北雨姐”在短視頻平臺上傳了第一支短視頻,以農村生活為拍攝素材,憑借“戰(zhàn)狼版李子柒”的形象逐漸成為平臺頭部“三農主播”。飛瓜數據顯示,目前“東北雨姐”粉絲數量為2238.1萬。在她發(fā)布首支短視頻大約一個半月后,粉絲數量便達到了10萬,還在2022年11月底突破了100萬。次年1月,“東北雨姐”粉絲數量達到500萬大關。

 

“東北雨姐”將短視頻帶來的流量轉向了直播帶貨。據蟬媽媽數據,“東北雨姐”近90天內直播14場,場均銷售額在250萬至500萬,上架最多商品和銷量最佳品類均為食品飲料,分別占比54.5%、51.25%。

 

某頭部MCN機構負責人向貝殼財經記者解析了“東北雨姐”這類主播帶貨的商業(yè)模式:通常由商家向主播支付一定的坑位費,再加上高傭金,主播才會給商家?guī)ж洠斎恢鞑ヒ矔o商家的產品提供一定的銷售額作為保證。“坑位費和銷售額保證量一般按照1:2的比例,也有部分承諾1:3的比例。傭金方面要得比較高,農副食品大概20%至35%之間?!?/p>

 

他舉例稱,某個商品的毛利是45%,商家需要給主播20%至35%的傭金,主播給商家承諾30萬銷量,那么商家毛利潤就是3萬到7.5萬之間,商家還需要給主播10萬坑位費,這就意味著商家可能虧錢?!斑@就是一種比較畸形的合作模式,導致商家退而求其次,降低貨品質量。”該負責人表示。

 

具備一定粉絲基礎后,“東北雨姐”開始擴張商業(yè)版圖,涵蓋廣告、傳媒、農業(yè)、電商、食品批發(fā)等行業(yè)。

 

“東北雨姐”原名常小雨,其丈夫名為白國輝。2023年2月3日,雨姐傳媒成立,當時自然人股東為常小雨,且百分百持股。2月13日,遼寧雨輝農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成立(以下簡稱:雨輝農業(yè)),并在第二天出資持股雨姐傳媒,常小雨退出股東行列,雨輝農業(yè)成為雨姐傳媒控股股東。據企查查顯示,雨輝農業(yè)是一家農作物種子生產企業(yè),實控人、大股東為白國輝。

 

在傳媒領域,“東北雨姐”的步伐走得相對較快。根據企查查顯示,雨姐傳媒還對外投資并百分百控股了本溪路程傳媒有限公司、本溪新啟點傳媒有限公司、本溪新起航傳媒有限公司、本溪葉蓮娜傳媒有限公司、本溪雨姐小跟班傳媒有限公司、本溪大亮傳媒有限公司、本溪新輝煌傳媒有限公司、本溪新前程傳媒有限公司。上述8家公司均成立于今年2月至9月期間,其中3月就成立了5家公司。

 

雨輝農業(yè)成立后,除雨姐傳媒外,還對外投資并控股了遼寧雨姐電商直播孵化基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雨姐電商)、本溪鼎順企業(yè)管理有限公司、本溪星耀創(chuàng)意廣告策劃有限公司、本溪豐聚商貿有限公司、遼寧雨姐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雨姐商貿)。

 

其中,雨姐商貿與雨輝農業(yè)同一天成立。工商信息顯示,雨姐商貿屬于食品批發(fā)行業(yè)。今年7月22日,雨姐商貿涉嫌產品責任糾紛,與大連九品食品有限公司一同作為被告被黃某起訴至大連市旅順口區(qū)人民法院。8月29日,黃某申請撤訴并獲得法院裁定同意。

 

雨姐電商成立于2024年8月8日,在常小雨關聯(lián)公司中,僅其與忠縣辰輝文化藝術工作室(個體工商戶)為存續(xù)狀態(tài)。


“東北雨姐”第一支短視頻。平臺截圖

 

檢測成本、選品壓力、鑒別能力缺乏,網紅帶貨如何規(guī)避翻車風險?

 

今年7月底,中央網信辦啟動為期1個月的“清朗·網絡直播領域虛假和低俗亂象整治”專項行動,針對五類突出問題進行整治。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東北雨姐帶貨頻繁翻車,符合“無底線帶貨營銷”和“欺騙消費者,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兩項重點問題。

 

他還表示,當前直播帶貨亂象頻發(fā),部分主播為了吸引流量和銷量,不惜編造虛假場景、夸大產品效果,甚至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和信任。這種行為不僅違反了法律法規(guī),也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環(huán)境。

 

為何網紅帶貨頻頻出現品控問題?互聯(lián)網分析師張書樂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當前直播間普遍在選品上涉及多個品類,從食品、美妝護膚到服飾、電子類產品等。每一品類的供應鏈拉出來都頗為復雜,“除非經營多年,(否則)不可全面了解,若投入檢測則會帶來高昂的時間和金錢成本?!?/p>

 

張書樂分析,隨著知名品牌逐步轉向自播,帶貨主播們不得不從貼牌或白牌商品中選品,最終導致了“翻車”問題的集中爆發(fā)。同時,由于網紅團隊自身對于所帶貨產品缺少專業(yè)認知和鑒別資質,如果僅憑幾張證書就輕易帶貨,很容易發(fā)生品控風險。

 

網紅帶貨應如何規(guī)避翻車風險?張書樂認為,對于網紅而言,應該要有一個完整的團隊,“哪怕是小而美的直播MCN,也要有如營銷、公關,還有對所涉產品有較強認知深度的專業(yè)選品團隊?!?/p>

 

網絡紅人應如何在商業(yè)擴張和品牌信譽之間找到平衡點?知名經濟學者盤和林認為,商業(yè)擴張和品牌信譽并不矛盾。他表示,有部分主播公司為解決產品品控的問題會建立自營品牌,自主供應鏈定制產品,在選品上引入專業(yè)的人才團隊,對商家的產品進行品質鑒定。此外,主播可以通過供應商精選,降低學習成本,也能讓帶貨的品質更加穩(wěn)定,“建立穩(wěn)定的品牌合作關系是很多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未來的發(fā)展方向?!?/p>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韋英姿 韋博雅 白金蕾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楊利